瞏字构图与金神殷商古城对照图
金神庙地图
我回家站在小澴河和汪梁港交汇处看,金神庙殷商古城遗址正好处于小澴河以东、汪梁港河之北,两河在西南交汇拥抱着金神庙殷商古城遗址,这不正是“瞏”字中的【环圈+丫】的来源吗?环圈代表的就是殷商古城,丫代表的就是南北流向的小澴河和东西流向的汪梁港河,两河交汇于殷商古城的西南部合流后向南流去入澴水。这里就差一个“睁大眼睛的人”的存在。那么这个“睁大眼睛的人”在哪里呢?对于殷商古城,他应当是殷商古城的守卫者或保护神,金神庙庙宇的遗址就恰好在金神庙殷商古城的西南。根据我的考证,金神庙庙宇在殷商之际就已经存在,而且在金神庙古城消失之后,金神庙庙宇一直存在到1960年才消失了,现在存在于金神庙人的记忆中。金神庙庙宇代表的就是这个保护神。
在孝感,这样建于“丫”之上的古老集镇,有不少了。如肖港镇的三叉港和金神庙、三汊镇的埠镇等。古集镇都位于两条河的交汇处,形成“三叉”格局。
“瞏”字【睁大眼睛的人+环圈+丫】的结构,是一种很写实的直描。这里再次强调,“瞏”的“复返”的意义,不是“瞏”本意,而是“瞏”的引申义,即古人是借“瞏”来表达“复返”(还)。
3、“瞏”字的本义与孝感澴川的联系
澴水水系图
哪个字能够体现“瞏”的本意呢?从【睁大眼睛的人+环圈+丫】的结构可以推理出,“睁大眼睛的人”是守护者或保护神,“环圈”是城,“丫”是两条交汇的河流,城处于河之交汇口。根据这个意义,那么“瞏”代表的就一定是一个值得守护的特定区域。解开“瞏”的本义,得从“区域”之含义入手。
比较由“瞏”组成的诸多汉字,我认为“寰”才是“瞏”的本义。
“寰”的本字当然是“瞏”。“寰”的本义是:【王畿,古代帝王京城周围千里以内的地方。】《玉篇》说:【寰,王者封畿内县也。】。所以“瞏”的范围至少是“王者封畿内县”。居“瞏”者,即是王者。王者可以是自封的王,也可以是被封建的王。最早的王,都是各族群自立的,在超越于族群的权力出现后,封建之王才会出现。总之,“瞏”与“都”同义。
“瞏”的出现只能与叶家庙古城邑有关。在距今5000年前,古人在澴川平原筑城定居,把所建立的城池称为“瞏”,意思就是“王者之都”。后来很多与“瞏”有关的新事物需要借用“瞏”来表达,就以“瞏”为字根造出许多新的字来。如用“寰”表示“瞏”的本义,用“澴”表示澴水。在殷商时期,还用“瞏”指代“还”。与“瞏”有关的概念的产生地,当然在澴川。
4、孝感澴川平原上最早的古城邑——叶家庙的原始名称可能叫做“瞏”(寰)
叶家庙古城遗址
分析到这里,我基本可以肯定,孝感澴川平原上最早的古城邑——叶家庙遗址,在距今5000年前建立城市的时候,就是王者之都,其名字当时就叫做“瞏”(寰)。
5、金神庙殷商古城——澴城,为澴川大地上的原居民复返之后所建立之城
复还之“还”
金神庙殷商古城处于澴川平原东部的黄土岗上,金神庙庙宇在金神殷商古城遗址的西南方的高台上,这个高台我们就叫他“台子”。
金神古城经历了数次的历史变更,其主人可能经过了多次的更替。如我考证在西周到秦汉之际,金神庙古城就可能叫“丁城”,即是丁氏家族的封邑,原因就是秦汉之际的金神庙叫做“丁公庙”。但是就上面所述,殷商时期的金神古城,其名称应该叫做“澴城”。
这个澴城的守卫者,也经历了由王者到守护神的变化。
金神庙是一块古文明气息十分浓厚的地方。如殷商古城遗址,金神庙遗址,丁固巡查金神庙的传说,宋太祖逃难经过金神庙的传说。“抬故事”是古文化的活化石。还有沙店湾的烧青砖青瓦的土窑,六张岗烧茶壶的土窑,我小时候都是亲眼见到青砖、青瓦、黄泥茶壶的制造和烧制的。
金神庙古城遗址
6、孝感地方记忆——关于丹阳、广阳和乌江渎
对于孝感人顽固的“丹阳”记忆,尽管没有出处,但也无法否认。丹阳应该是丹水之阳,即丹水的北面。而金神庙古城遗址,就正好处于汪梁港河的北面。汪梁港现在是一条水港,但谁又能否认在殷商之际汪梁港河就不是一条江呢?也许汪梁港河在殷商之际就是“丹江”。所以金神庙殷商古城名“澴城”,别称“丹阳”也是有可能的(水北山南为阳)。丹阳是楚人的起源地,丹阳记忆深刻于孝感人的记忆中也是合理的。
孝感没有“丹阳”的记载,但“广阳铺”的名称是有确切记载的。广阳铺是孝感清代“五乡”(洪乐乡、诸赵乡、广阳乡、郭下乡、白云乡)之一的广阳乡的治所,叶家庙、金神庙都在清代广阳乡境内。
“广阳”是什么呢?“广阳”应该是“都广之阳”,这与“都广之野”是一个概念。都广之野出自《山海经》中的《海内经》。对“都广之野”的解释离不开“都”,所以“都广之野”不是“野”,而是“大都城之前的开阔地”,即“寰”。在古语中,“都”是指有先王宗庙的城,即“都城”,所以在古语中“都”和“瞏”是一个意思,可能是不同族群对于同一事物(都城)的不同语言,这种“同物异称”在语言的原始阶段是普遍的现象,那么“都广之野”也可以叫做“瞏广之野”。那么孝感的“广阳”古称的来历即很清楚了,就是“瞏广之阳”的简称。
乌江在孝感人的记忆中也顽固地存在。我走访了不少的地方,大概可以把传说中的乌江埠头连成一条线,证实这条江确实存在,我以为小澴河很可能就是乌江渎的遗迹。乌江的地名起自西南,如金沙江古称乌江。随着西南人口的东迁,乌江地名随之向东迁移,古人有带着地名走的习惯。与江汉平原一样,澴川平原上最早的居民是古尸人(尸即夷),古尸人形成于湖南,但起源地在滇黔高原西部,古尸人的本质是古华人,尸后来演变成了夷。现在的彝族就是古夷人的直系后裔。所以孝感远古有乌江渎存在并不奇怪。
黄饮冰摘自黄饮冰著《 寰城叶家庙是距今 5000年时期的神农华夏之都城 》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